怎样检测真空热处理后金属材料的内部残余应力?
真空热处理虽能减少变形,但残余应力仍可能影响工件寿命。检测方法包括破坏性和非破坏性技术,需根据材料和应用选择合适方案。
残余应力的来源
热应力:加热/冷却不均导致(如厚壁零件心表温差大)。
相变应力:如马氏体转变伴随体积膨胀,产生局部应力。
机械约束:夹具过紧可能导致附加应力。
检测方法对比
方法 原理 精度 适用场景
X射线衍射(XRD) 晶格应变测量 ±10 MPa 实验室高精度检测
中子衍射 深层穿透测量 ±5 MPa 航空航天大型部件
超声法 声速与应力关联 ±20 MPa 在线快速检测
钻孔法(破坏性) 应变释放测量 ±15 MPa 局部应力分析
案例:航空涡轮盘经XRD检测发现真空热处理后残余应力降低50%(对比传统淬火)。
工艺优化以减少残余应力
分级淬火:如模具钢先气淬至500℃,再缓冷。
去应力退火:在600~700℃保温2~4小时,可消除80%以上残余应力。
有限元模拟(FEM):预测冷却过程应力分布,优化装炉方式。
真空热处理可以结合检测与工艺调整,可确保关键部件(如人工关节、精密齿轮)的长期稳定性。